龍的天空

< 中文原創 >

戰國四大名將

戰國四大名將是指中國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:秦國的白起、王翦,趙國的廉頗、李牧。《千字文》中以「起翦頗牧,用軍最精。宣威沙漠,馳譽丹青。」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。
白起
白起,戰國時秦國郿(今陜西省眉縣常興鎮)人,秦國名將。秦昭王十三年(前294年),白起任左庶長,次年,由左庶長遷左更,出兵攻韓、魏,因功晉升為國尉。
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。大破楚軍,攻入郢都,迫使楚國遷都,楚國從此一蹶不振。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,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。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,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、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。大小70余戰,無一敗績,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,六國聞白起膽寒。
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,被王龁取而代之,從此退出歷史舞臺。
著名戰爭:伊闕之戰、長平之戰
王翦
(?-公元前220年),頻陽東鄉(今陜西省富平縣美原鎮八聯村千王組)人,秦國名將。據說,周靈王太子宗敬,人稱王家,因以為氏,王翦是宗敬的十四世孫。秦王嬴政尊其為師。
王翦畢生的代表一戰就是用六十萬大軍對楚的大戰,這一戰成了三十六計中「以逸待勞」這一計的典型戰役。以逸待勞講究待機而動,以不變應萬變,以靜對動,積極調動敵人,創造戰機,不讓敵人調動自已,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。王翦不光會打仗,還懂為臣之道,對韜光養晦這四個字深有研究,他被普遍認為是戰國時期最有政治智慧的將領。這與慘遭君主殺害的白起、李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後世的人評戰國四大名將,王翦便是其中之一。
王翦是秦代傑出的軍事家,也是繼白起之後,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。他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,除韓之外,其余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。王翦一生征戰無數,戰績輝煌,他智而不暴、勇而多謀,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,秦統一中國,史書稱「王氏、蒙氏功為多,名施於後世。
李牧
李牧,戰國時期趙國柏仁(今河北隆堯)人。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,抗擊匈奴,在趙國的政治軍事活動。千字文中的「宣威沙漠」所指的就是李牧破匈奴、東胡,降林胡,滅襜襤的事跡。
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優秀的將領。漢文帝追思李牧之事讓「頗牧」二字成為了名將的別稱。
他的無辜被害,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。
胡三省註《通鑒》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系在一起:「趙之所恃者李牧,而卒殺之,以速其亡。」
廉頗
趙國的西鄰秦國在商鞅變法後,日趨強大,不斷向東擴張勢力。使趙國面臨著被秦國逐漸蠶食的威脅。趙國以廉頗為幹城,使秦國難以東進。他驍勇善戰,名振天下,前後四十多年,為趙國的生存,建立了不朽的功業。
廉頗是四大名將中武功最強的,謀略能與白起相比,受到趙惠文王的重用,攻打各國,消滅各國部隊不計其數,廉頗是攻打齊國燕國魏國最有戰功的將軍,但未能被趙孝成王(趙惠文王之子)重用,結果導致長平之戰趙國大敗。